何曾就这样逝去

比喻这种修辞格似乎特别钟爱“青春”这个词语,有多少次,青春被比作各种各样的事物。从张爱玲的“青春是一袭华丽的袍,爬满了虱子”到某80后的“青春是一道明媚的忧伤”,它原本是什么样子倒已经模糊不清了。

只是有些东西,本身就带有浪漫主义气质的东西,是不必硬要探究其本质的。真理虽愈辩愈明,但恐怕青春这东西是没有什么真理的,或者说,青春本身就是真理。一旦辨明,那也不过是青春的坟墓而已。就像那么多的比喻,我们不能从中挑出一个最贴切的。在更多的时候,青春不过是逃课,不过是打架,不过是悲伤,不过是一场小小的华丽的恋爱,又或是一段苦涩的庞大的友情。只是它在我们的生活中早已留下了太多的影子,等到我们发觉的时候,它已经訇然覆灭了。


今天看书看到一句话“她整个人看上去一点也不自信,或者会让人觉得她存在着一些小小的心理疾病——这一点其实我很肯定。”这样的时刻多得不计其数,难免要对号入座。我在想我们是不是陷入了一种误区,我们是不是已经默认“忧郁”“变态”为青春的代名词?当今80后和90后之争,恐怕绝大部分比较的是阴郁的气质和消极的思想。但我不能说这是错的,就连成年人也不能。那么多的时候,我们坚信迷惘是我们的语言,悲伤是我们的性格,又有什么不好呢?在这样年复一年日复一日的锤炼中,男孩们渐渐拥有了凸显的喉结,女孩们也有日渐窈窕的身材。诗人说“小时候,随便从哪儿一站,日子就开出一朵花来。”对于我们也应该同样适宜吧!无论这朵花是灿烂的玫瑰,还是清高的水仙,抑或是浓艳的罂粟,她们毕竟在青春的土地上,曾经那么肆意地开放过了。


在历史课上,经常听到所谓“农民阶级的局限性”“资产阶级的局限性”,或许我们就是那“青春阶级”吧!我们也有那么多的事物没有接触,要谈局限性,应该还有很多。我们很容易地会想起一些熟悉的画面,是啊!曾经,一封花费你几个月时间写的情书交到ta手里的时候,得到了一个温柔而直白的拒绝;曾经,突然莫名地喜欢上了漂亮的/帅气的老师,日思夜想的科目跌入谷底,只因上课只观其人,不闻其声;还有曾经,那么决绝地坠入QQ群中陌生人的情网,割舍不下时,才终于获知ta和自己同性别……这一切的一切又怎能一笔勾销,他们已经深深地嵌入了我们的骨髓,伴随我们度过人生中最难以忘怀的时光,并将其强大而神秘的力量,指向我们更为壮阔的未来。


但是我要说的是,所有的一切终究会过去。渐渐沉没,渐渐升华,渐渐湮灭。那么多被我们称为奢望的东西,恐怕没有几个能够实现。但是,等到我们明白过来的时候,我们自己都会笑出声。就像昨天,当我从翻开被压在厚厚书堆下的小学时代的日记本时,我发现自己收获了一段异常珍贵的时光。“将来一定要考上一个理想的大学”“如果每个人都能节约1分钱,会对我们国家的建设做出多大的贡献啊!”只是,我丝毫不必怀疑这是我自己写的。这恐怕就是时光的神秘之处,这也应该是我们每个人的无奈:有些东西,只有等它过去的时候,你才会真正地认识它。而你身处其中时,不过是“只缘身在此山中”而已。


当然我并没有丝毫的不屑意味,任何人的成长过程都值得尊重,因为他为了我们整个人类的成长事业,正在默默承受着难以名状的痛苦和煎熬,我们每个人都是如此。这也正是我要更新空间的原因。当现在已成往事,回头的时候,我们仍旧能发现,那段时光就在那儿,在厚厚的灰尘之下,发出明如白昼的光亮……

发表评论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