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心?违心?

“决定人与人不同的,并非我们的能力,而是我们的选择”——阿布思·邓布利多

在有一顿没一顿和黑夜白天错综倒置之后,胃终于开始受不了。躺在床上看黑格尔的《小逻辑》,经常因为耳边隐约的声音而无法集中注意力。突然为买下这样一本艰涩的书而后悔。想到自己当初说Mew会因为看《纯粹理性批判》而晕倒在书桌上,似乎比我这样一脸蜡黄,衣冠不整地晕在床上会好看很多。于是关灯,继续听几近半年没有换过的歌。

火车站预售十天的票,发现自己很无奈和失败地不知道怎样从出发日往前推,这大概和数学能力毫无关系。世界观和人生观模糊而不定的人在思考自己行动的时候总会是这样,缺少果敢和绝决。再次面红耳赤地想起以前多次严重的丢脸经历,开始在床上翻来覆去,嘴里念念叨叨。

成绩单还是没有收到,询问班主任,回复是地址有问题。不会这么多人的地址都有问题吧。同学说里面没有登成绩却又一张缴费通知单,突然觉得自己可以做些什么的。生容易,活却不容易,而生活更是一件难事。未来的事情其实总是在发生以前就给与了我们以征兆,谁都没有理由觉得一切太突兀。我想象着自己将来的样子,挤人群,递简历……一切其实不太糟,只是自身和外界的垃圾性积累太多,无谓的比较只会扰乱人心。再看哈利·波特的时候,其实真的觉得他挺不容易的。父母双亡,危险重重。这样的一个童话,正是在这样的两端不平衡中达到了平稳,他身边还是有挚友和良师的。每一个封闭的世界其实都太单纯,只是人心太复杂。不同的行政区划,不同的社会分工以至于不同的性别不同的血型,似乎都是这个世界的无限隐忧。多样性的本质是优胜劣汰的残酷,但没人会拒绝。

一切的东西都会很快过时,变成新事物的垫脚石和嘲笑的对象。在某个论坛里看到引文说某个精神学家嘲笑弗洛伊德的理论,然后对自己的成果沾沾自喜。不可知论和可知论大概并没有什么区别。评判一个事物的标准应该有彻底性,但这是做不到的。有时候,我只是在想,唯物论、辩证法是否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和世人开的一个巨大玩笑,它让这个世界的混乱和复杂愈演愈烈。信仰如果不是那么纯粹,便会带给人痛苦。父母劝我在学校积极入党的时候,我说,我无法接受和信服他们的理论。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老师说现任主席是窝囊废,不顶用。其实很难去评价这些事。手段,这个贬义词,大概不论是不是得到了好的运用,结果都是惨烈的。从3+3 2+2(英文居然都会被屏蔽)事件到拉萨和乌鲁木齐事件,不能否认期间有进步存在。不过粉饰太平弄虚作假比真刀真枪更让人觉得恐惧和愤懑。

 

发表评论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