剪不断

突然发现自己非常的可笑……

我清楚地记得,曾经的我是如此地渴望假期的到来。为何如今的我竟会如此默默无语,意兴阑珊?提前到来的假期,让那些准备好的词句突然没有了踪影,只有仓促的一声声“Happy New Year”回荡在寒冷的空气里,然后是无可奈何的转身,离去……

拿回家的成绩表不知承受了多少锐利的目光,家里的气氛俨然时空转换到了伊拉克。虽然我总是认为自己尽力了,这样的结果和我丝毫没有关系,但内心总是无法平复。于是将自己埋葬在一大堆的数学卷中,寻找那些离我遥不可及的“做题的快乐”“解题的成就感”。

昨天的深夜终于飘落了雪花,天色也终于明亮了起来,起码是寒冬给人带来的春天的安慰,仿佛在说“再耐心地等一等,我马上就要来了。”

假期的到来终于给我机会,能够好好地整理我的东西,也整理一下自己的心情。捧着浓得发苦的茶,呆呆地想以前的事情和未来的事情,唯独不曾想过现在。席慕容在《心灵的对白》提及到了三种人:上智的,下智的;艺术家。上智的人不断配合着世间的种种变化,因而很少犯错误,不会产生追悔的感情;下智的人不断错过机会,但因为反应滞缓,因而毫无觉察机会的失去,也不会产生追悔的感情;而第三种人介乎二者之间,不断犯着错误,但又能及时觉察,因而产生追悔的感情。并且文中说,第一种人和第二种人极其罕见,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是第三种人,属于艺术家之列,于是世界上才会产生如此多的美妙的艺术作品。

真的是这样的么?可能还会有第四种人吧?就是那些不断失去机会,即使觉察也不会追悔的人。像我。这样的人,毫无疑问,还有很多。那些从我们眼前流失远去的时光,不知能够盛满多少条长江,多少条黄河。孔夫子虽无能为力,他至少咏叹“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而我呢,恐怕依旧如窝藏在壳里的蜗牛,伸出头来,早已物是人非,沧海桑田,而后继续沉睡,不管不问。

放假回家,将作业堆放在书桌上,它们侵蚀了我的整个桌面。其实在某一天,它们终会被整理干净。世上最难打扫的往往是内心的东西。我们整天念叨着“烦”,可能到头来连为何而烦恼都不清楚。内心本是脆弱的东西,但它能盛装的感情却不计其数。那些琐碎的情感交织在一起,怎么理都理不出头绪,我们开始打算将它们丢弃在一旁,但它们越发地纠结。还记得这样的一幅图片:一位胡须斑白飘逸的老人,坐在自家门前整理蚕丝。那些成捆成捆的丝就像时光染白的胡须一般,太多的东西在里面岑寂地生长,绝不仅限于感情,时光,思念。真正看过那幅景象的人,一定会感到人生真的很荒芜。人生的空地绝非空地,那儿杂草丛生,用尽一生都无法开垦出一座花园。人总是要承认自己的渺小和无能为力。如丝如缕的生活不断纠结,不断延长,生长成一大堆我们叫不上名字的事物。原来,有些被叫做怨恨的东西是思念,有些被叫做爱的东西又不过是为了驱除寂寞而已……

心似双丝网,中有千千结”


 

发表评论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