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山万水的远方

远方,究竟有多远……

最初的时候,学校就在离家几步远的一座小山坡上。在那儿读了四年半以后,莫名的原因使它被改建成了一所养老院。然后每天,行程突然增加了好几倍,我要去大概2公里外的学校上课,一天来回两趟,因为要回家吃午饭的关系。而花在路上的时间,却呈几何倍数增长着,因为和伙伴们在路上耽搁了太多时间,所以我不大愿意每天这样赶。大概路程长了,沿途总是会有很多的东西吸引目光,牵绊脚步。那对于我来说,是一个致命的打击。直至现在,我不喜欢去离家很远的地方。那意味着,我的生命的注意力,将要面临极大的耗损。那时的路上,我们会摘下一把青亮得晃眼的尚未成熟的稻谷,会摘下一片片荷叶逗弄上面的水珠,还会去捞清澈的沟渠里的蝌蚪。现在稍微大点的时候,我在怀疑,我将来耗损在路上的,究竟会是一些什么。

升至初中的时候,学校在离家14公里外的地方,这个数字是我在客车上的里程表上看到的,那时觉得很不可思议,它似乎太短促,短促得让我原本认为旅途漫长的印象消失殆尽。我仍旧每天回家,在冬天的时候,我喜欢透过很久未洗的玻璃窗观察窗外昏黄的灯光,直到我看到为我亮起的那盏。门外一定会有爷爷或是奶奶。那时的我,对这样的距离的在意,已经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我不能想象将来,我还要奔赴哪个超越我想象力的地方。人对于一座城市来说,永远都只是一个过客,区别只是逗留时间的长短。即使是现在,有人仍旧问我,你是萍乡人么?我不知道应该怎样回答。或许每个人都不会是哪里人,总是有很多意料之外的地方在摩挲肆虐我们敏感和脆弱的神经,不断对我们认知的速度提出挑战。可即便是这样,我也还是希望待在这里。

父亲翻给我看几个可以报读的学校,那些城市的名字很熟悉,成都、昆明……当人们用南方、北方划分疆界的时候,那些微小的差别被忽略了。那些城市,或许很美,比这儿更加适宜居住,更加令人感到生活的喜悦,可它们在我骨子里确实极为的陌生。我们相隔的距离是2公里的几倍,是14公里的几倍?我完全没有明晰的概念。或长或短,那个数字没有任何的实际意义。当我以为我这辈子去得最远的地方就是广州、深圳的时候,我却面临一次危机,数字的危机,距离的危机,情感的危机。

当人们对远方充满期待的时候,我不知道我这样的态度会不会让人觉得玩世不恭。远方,多念几遍会感到彷徨的词。或许,我对它不是没有期待。我只是期待它告诉我,那儿会有什么,不至于让我手足无措。大街上熙熙攘攘的人流,固然只是互不相识的陌生人,他们的气息,他们的语言能让我感到无助。还记得儿时那次去株洲的旅程,应该不算是远吧,我却还记得火车上人们身上的气味和周围人们走动的声响还有外面的树在车厢内投下的斑驳的阴影。这个世界上每天有多少列火车将人们送到行行色色的目的地呢?有人归来,有些人却永别了。

 

/

伊人欲来何时归来

伊人欲去何时离去

我欲乘风飞翔却遍寻不着伊人踪影

伊人何在留我独自失落

这该如何是好

伊人你若不归请带我一起离去

这该如何是好

伊人你若不归请带我一起离去

发表评论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